加密行业的叙事危机:从「传说构建」到营销狂欢的反思
作者:DeFi Dave 编译:Yangz,Techub News
加密货币行业正深陷一场叙事危机。尽管在技术层面,我们取得了显著进步——基础设施、吞吐量和扩容能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,但在文化层面,整个行业却陷入了某种停滞。这种停滞的核心原因在于,我们逐渐丧失了讲述动人故事的能力。除了比特币和Solana memecoin外,行业已经多年未能真正吸引有机增长的新参与者,而由此滋生的虚无主义情绪正在笼罩整个领域,尤其对以太坊及其生态而言。
那么,如何走出这场叙事困境?单纯依赖故事讲述显然不够,而过度依赖营销更是治标不治本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种被称为“传说构建”(Lorebuilding)的方法。这种方法不仅仅是重复叙事,而是搭建一个舞台,让社区共同创造一个共享的神话宇宙。
本文仅是对此概念的初步探讨,“传说构建”的内涵仍在不断发展中。未来,我将通过系列文章进一步拓展这一概念,并提供更多例证支持观点。同时,我也期待更多人加入讨论,为这一主题带来独特的思考与诠释。
去构建传说吧,朋友
“传说构建”旨在培育一个鲜活的叙事体系,它能够洞察现实议题,吸纳具有普世共鸣且历久弥新的meme,最终编织成让人产生认同并愿意参与共创的故事。而“传说构建者”(Lorebuilder),则是那些能够识别新兴思潮、理解其历史脉络,并吸纳集体情绪的人。他们如同传说中的先知,高明的构建者不会强行主导方向,而是倾听并守护这一过程,顺应传说自身的演变规律。
传说构建始于一个或一组理念,如同一粒种子,由“创世构建者”(Genesis Lorebuilder)播撒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,并在早期信徒的脑海中生根发芽。如果某个传说跨越了临界点并变得足够强大,将会吸引不同群体加入,贡献各自的仪式、meme或行动。就像树木年轮的增长,每一代人的参与都为传说刻下新的印记,注入新的意义与动能。
传说影响力的三层境界依次是:关注、共鸣、共创:
第一层「关注」:人们只是投入少量精力,尚未真正投入; 第二层「共鸣」:人们开始产生归属感,与之建立身份认同; 第三层「共创」:人们深度沉浸,并以自己的方式为传说做出贡献——可以是简单的内部玩笑或复制粘贴(copypasta),也可以是一场标志性事件或吸引新成员的全新叙事。传说的本质,是一场由集体经验塑造的叙事共创。其最高形态,是将重复的行动与meme升华为共同文化,让人们产生归属感并为之行动,最终形成值得代代相传的精神谱系。
营销绝非传说构建
更糟糕的是,当下我们目睹了一种重数字轻故事的“流水线式”玩法不断重复:公链筹集巨额资金,开展短线营销活动,完成代币发行后,整个生态便迅速蒸发。这种模式难以为继,而且越是这样,加密货币就越有可能被自己生吞活剥。在对指标的盲目追逐中,传说构建已被营销取代,深刻的神话也被廉价的标语代替。
如今,我们看到的尽是吸引“雇佣军”参与者的表面目标。那些曾代表进步的指标,已被游戏化到毫无意义。用户被视作待优化的数据点,而非需要启迪的灵魂。这简直就是浮士德式的交易,最终将我们引向了当下的倦怠与幻灭。
营销本身并无原罪——它是一种久经验证的商业实践。问题在于,当营销人员对加密文化背景与根基故事一无所知时,缺乏传说支撑的营销往好了说是空洞无物,往坏了说就是竭泽而渔。对于加密货币(尤其是以太坊)而言,要想走出当前的低迷,首先必须彻底摒弃这种纯粹的营销思维。
结语
传说构建是凝聚社区的精神基础设施,它赋予个体以意义,赐予群体以归属。然而,当行业中的大部分角落都将其遗忘,转而追逐那些博取短期关注的冰冷指标时,我们便彻底丧失了长期留存的能力。
幸运的是,希望尚未湮灭。我们完全可以从这场集体失忆中苏醒,重启传说构建的伟业。无数先例可供我们研习、效仿与革新。唯有停止自我欺骗,我们才能让历史的钟摆重新荡回正确的轨道。
我期待着这样一个世界:成千上万的传说构建者共同编织叙事交响曲,活跃的社区通过协作持续创造新技术、孕育新文化。只要我们打破信息茧房的自我设限,以共同行动取代各自为政,一场叙事复兴与传说重构的文艺复兴,将触手可及。
文章评论
加密行业的叙事危机:从「传说构建」到营销狂欢的反思...
作者:DeFi Dave编译:Yangz,Techub News 加密货币行业正深陷一场叙事危机。尽管在技术层面,我们取得了显著进步——基础设施、吞吐量和扩容能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,但在文化层面,整个行业却陷...
加密行业的叙事危机:从「传说构建」到营销狂欢的反思...